微电子芯片专场丨与上交大、合工大专家线下深度交流

活动时间:2021-06-19 00:30:00 ~ 2021-06-19 03:30:00

地址:合肥创新产业园一期D8栋一楼集思空间(望江西路800号)

活动已结束(5人已报名)

分享到:

活动简介
共同探讨微电子芯片发展方向
活动详情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合肥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合肥高创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肥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迈科技)、合肥高新集成电路孵化有限公司、合肥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1年6月19日 8:30-11:30

地点:合肥创新产业园一期D8栋一楼集思空间(望江西路800号)

二、参会对象

1.在微电子芯片高效相变冷却技术方面有需求的企、事业单位

2.在忆阻器、神经形态运算与智能仿生方面有需求的企、事业单位

3.在混合信号芯片、脑机接口芯片等方面有需求的企、事业单位

三、专家介绍

潘振海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

微电子芯片的高效冷却技术;微尺度传热传质、相变与多相流;单相/相变换热器的设计优化;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生化检测分析系统

个人成就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微通道受限空间内颗粒诱导微观涡结构对其自组织影响机理研究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 "基于汽-液-固三相耦合传递的3D体式芯片高效冷却技术基础研究" ,并主参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 "芯片内/芯片间冷却强化项目(ICECoo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基于肿瘤纳米磁热疗的细胞层面生物传热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接触线上蒸发微液层内的传递过程” 。从2017-2020年分别获得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机械运载领域)、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一等奖(排2)、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排1)。

刘钢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研究员

研究领域

忆阻器与神经形态计算;有机和柔性电子材料与智能仿生器件;感知存算一体化架构、算法与电路设计

个人成就

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重点资助项目等科研课题,在Chem. Soc. Rev.、Nature Commun.、Adv. Mater.、Adv. Funct. Mater.、JACS、ACS Nano和Mater. Horiz.等期刊发表80余篇论文,主编2部学术著作,申请30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先后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宁波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宁波市青年科技奖等奖项。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现任Elsevier期刊Carbon和Appl. Mater. Today编委。

张章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

混合信号芯片,包括数据转换器、锁相环、电源管理、能量收集

脑机接口芯片,包括神经刺激器、神经信号采集

基于混合器件的AI神经形态芯片

个人成就

主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江苏省“科技副总”人才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在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 Circuit&System I/II,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 , IEICE Express,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 and Signal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半导体学报,电子信息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6篇,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已授权六项。担任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Circuit&System I/II,Circuit&System on BioCAS等期刊审稿人。

 

四、日程安排

8:30-9:00

  活动签到

9:00-9:10

  活动介绍

9:10-10:10

  技术推介 

10:10-11:10

  需求企业发言

11:10-11:30

  供需对接小组交流

11:30

  合影留念

活动进行中(5人已报名)
微信客服
迈科技微信号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