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逆周期下企业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开展高校合作
浏览量:948 发布时间:2022-06-20 10:03:09


6月16日,迈科技技术资源负责人蒋钟雯与新诤信知识产权咨询师张丽萍受新微创源邀请,在线上围绕“经济逆周期下的技术转移新机遇”相关话题进行分享,吸引到200余位观众观看直播。


现将部分直播观点分享如下:



迈科技高级技术咨询师

技术资源负责人


蒋钟雯





   Q & A   

高校是技术成果的优质来源



Q:


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把硬科技作为他们的“致胜法宝”,而技术的源头多种多样,从技术的获取手段方面,有案例和经验可以参考?


A:


高校是技术成果的一个很好的来源。

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激励高校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运用到产业中去。在科技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导向机制与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权利的改革中,未来成果的转化除了能为专家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也有可能在其职称评定方面有一定助力。所以我们认为,未来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们会越来越愿意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转化。




企业接触到技术专家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一是企业通过人脉相互引荐专家,或者参加学术会议,主动出击寻找;

二是通过公开平台的资源。比如迈科技自主研发的“迈坦搜”,其内汇集520万条产学研数据,可以依据特有的算法从产业角度检索专家信息。如果希望了解专家背后具体的技术项目,同样的,也有很多公开平台都有技术库。

三是通过像我们迈科技这样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相当于是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介入,为企业梳理需求,匹配合适的专家进行对接。





分享两个我们迈科技作为三方服务机构介入服务的案例。


案例一是从企业需求出发。

我们服务的一家宁波企业,为承接外贸单子,需要从之前只能生产固定单一尺寸的蓄能器升级到可定制化的生产不同尺寸的产品,迈科技在了解到企业的诉求后,为他们对接了来自上交大的老师,企业通过和老师的产学研合作,成功升级了设备,后续也顺利签下了几千万的外贸单子。


案例二是从高校院所成果端出发。

高效换热管是主要用在需要频繁升温降温的系列设备,当时国外相关产品的单位效率是国产的10到20倍,占据国内逾90%市场。

在我们服务成果端的过程中,了解到上海化工院有一个高效换热管的项目,是之前一个2000多万纵向课题研究的成果,但由于不是研究院的主要方向,结题后就放起来了。当时,我们和上海化工院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主要孵化其内部科研成果。针对这个换热管的成果,我们先后给予其寻找落地场景、放大生产、申报经费、寻找客户等等方面的协助,促进其产业化,目前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该项目已经签下了上千万的生产订单。





   Q & A   

根据需求选择技术保护手段


Q:


刚才新诤信的老师提到了知识产权这一块,我们作为初创企业的服务人员,也经常听到有企业说,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反而不去做知识产权申请,面对这样的质疑,两位嘉宾如何看待呢?


A:


确实正如新铮信张老师所说的,依靠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技术需要和专业的团队交流之后再决定。当然我们也是建议最好多接触一些团队,得到一些不同的角度的看法以后,再做决定。就像是之前我们有接触到一位做基因工程方面的老师,他的技术很有创新性,但技术壁垒其实并不是非常高。也是在我们协助他与多位专利方面的专家访谈之后,他才最终确认说自己的这个技术目前保护“创新性”更为重要,反而不适合通过申请专利来进行保护。





   Q & A   

依据制度提前沟通所有权



Q:


我们很多企业的技术来自科研院所,或者来自海外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产权的划分或是所有权的归属往往会产生一些分歧,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手段来处理这些问题?


A:


就像我在第一个问题里提到的那样,近几年得益于国家的政策,目前有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员选择创业或者是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转化。但是关于知识产权的所有权问题,不同院校机构的具体规定是不一样,但是基本都有明确规定。




我们建议,若需要转化来自科研院所的成果,在与专家老师个人沟通的基础上,最好可以与对应高校的负责成果转化的老师交流沟通,依据学校规章制度,走完全部流程。这样的话,相对来讲,将来出现专利所有权争议的风险会小很多。

老师个人创业,未来要做IPO,证明发明是非职务发明,确实是会有一定难度。我们之前也有服务的老师,要学院里面盖章证明自己的某个发明不是职务发明受阻的。这种情况确实比较难界定。所以企业和高校老师合作时,需要提前就这些问题沟通好。





   Q & A   

保障企业与专家双方的服务产品


Q:


专家在和企业对接过程中,要怎么去保护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A:


我们日常工作中都会涉及非常多的需求对接,在企业和老师访谈交流的实操中,经常会出现专家和企业都有很多顾虑,聊得不深入导致双方会进行很多没有意义的交流。

对专家而言,这种交流是全公益的,没有任何收益的保障,可能也只是针对需求范范而谈;对企业而言,自身需求大多泛于产品指标层面,与专家交流过程中,大多只能得到专家从自身角度提供的单一信息,难以对自身技术问题进行体系化的具体分析,明确自身技术具体痛点。

因此我们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个服务产品——“科创专家访谈服务”,可以在企业付出较少的情况下,高效的助力企业解决自身难题,同时保障专家的知识价值。



迈科技科创专家网络,为各类科技创新的实施主体及服务单位,以灵活、及时、直接的人员交流组织方式,提供其技术行业资讯、分析判断智力、实践经验建议等专业化咨询服务,满足客户在创新规划、组织管理、研发研判、应用实验、交易转化等科创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决策建议支持。




更多合作意向,欢迎咨询:

小迈-技术创新管家 158 2156 6126(微信同)



微信客服
迈科技微信号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