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屏障在隔绝噪声的同时阻断了空气的流通,团队设计出一种通透型周期结构,突破性地利用了中央通道与周边螺旋通道声音的持续抵消。做到了了在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宽带隔声效果。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和研究所在注塑工艺及模块化设计、装配以及产品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
样机(样品)
一、成果概要:
在当今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噪声污染下,绿色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外界噪声的侵扰。现在的隔声材料在隔绝声音的同时也阻碍了空气流通,为突破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团队设计出一种通透型周期结构,由中空螺旋状声学人工单元排列组成。在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的同时,突破性地利用了中央通道与周边螺旋通道声音的持续抵消,获得了很好的宽带隔声效果。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上海市科委的资助。该成果受到美国著名科技网站arsTECHNICA的题为“Hollow corkscrews may put a cork in noisy ventilation”专题报道,受到上海电视台的等多个国内媒体的报道。该成果申请发明专利两项,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和研究所在注塑工艺及模块化设计、装配以及产品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
通风隔声窗原型
二、技术创新:
传统屏障在隔绝噪声的同时阻断了空气的流通;而现市场上的通风隔声窗由于其曲折的通风通道带来明显的压力损失,不具备自然通风的能力。目前国际上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超构通风隔声结构,虽然通风效果优秀,但由于其采用的局域共振或法诺干涉原理,导致隔声频带很窄。该研究突破了传统隔声窗的高气流压力损失及现有超构隔声窗的窄带隔声等局限,实现兼具高效通风和宽带隔声的全尺寸绿色建筑通风隔声窗设计。
三、应用前景: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得城市中愈发复杂的立体交通网络对毗邻的楼宇带来愈发严重的噪声污染。在十九大以来提出的“宁静、舒适”的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下,在不断推动“绿色”人居环境的方向上,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但其所倡导的自然通风势必面临严重的环境噪声侵扰问题。该成果实现城市噪声环境下的自然通风问题,填补了这一技术空白,同时有望大大降低建筑对于机械通风和空调设备的依赖,支撑绿色、节能、且舒适宁静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实现。
四、团队介绍:
项目主要完成人王旭,现为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导。上海市声学学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环境声学分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噪声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硏究方向为基于声功能材料的复杂环境噪声控制。累计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硏项目2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担任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