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性能变差主要是:低温下电解液粘度增大;电解液与电极、隔膜之间相容性变差;负极析锂严重、导致固态电解质界面(SEI) 厚度增加,锂离子在活性物质内部扩散系数降低,最终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样机(样品)
作为低温电池的核心部分,低温电解液的优化开发是改善电池低温性能的技术难点。本项目致力于智能化开发低温电解液,完善电解液材料基因库;获取电解液的理化性质(离子电导率、粘度、电化学窗口等)、计算数据(HOMO 能级、LOMO 能级、活化能等),采用数据反馈+迭代优化的方式得到最优低温电解液配方,突破低温电解液的技术瓶颈。
1.低温电解液性能优势:
开发的-40℃低温电解液对标国内电解液巨头公司,在实现更强的技术指标下,依托机器学习迭代优化,研发成本和周期缩短一倍。
2.制备的低温电池性能优势:
在独有的核心技术支撑下,基于低温电解液+3D 导电粘结剂+碳包覆 NCM 得到的低温电池,对标国内外新能源企业研发和生产的低温电池,从容量、容量保持率、电流、内阻和续航里程等方面均具有很大优势。
在 GJB150 规定的低温-40℃条件下,2C 持续放电容量>标称容量 85%;
可持续放电>50C;
质量比能量>250Wh/kg,体积比能量>600Wh/L;
循环充放电 1500 次,容量保持率>80%;
产品按照 GJB2374A 进行设计,满足军工、航天、高铁和电网储能等领域的安全要求,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