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工程,它要求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制造商的目标在于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生产出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业界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生产技术。太阳能电池通常分为两大类:基于硅片的电池和薄膜电池,后者通过特殊工艺将光伏层涂覆在载体介质上。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挑战,制造商正不断开发和改进这些生产工艺。
在所有这些生产方法中,水的使用量极为庞大。这不仅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废水,而且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珍贵,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水资源回收和重复使用,并确保处理后的废水符合严格的排放标准,从而避免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在优化生产工艺的同时,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也显示出其重要性。水行业企业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不断改进处理过程,并显著提高水回收率。此外,全球水环境技术企业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末端处理技术,确保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环保和资源利用的最高标准。
在德国,废水处理的标准制定得极为严格,相关规定详细列出在《废水法令》(AbwV)的附录54中。这一附录专门针对半导体组件与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相关的预处理、中间处理及后处理阶段。此外,地方当局和城镇还设有各自的地方法规,这些也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这些法规通常会根据当地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以及排放前的污染状况,设定更为细致严格的要求。
特别的安全工程标准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在硅片生产过程中,碱性废水可能会溶解硅并产生氢气,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以保证生产安全。 生产过程中还会生成氟化氢(HF),这种极其有毒和腐蚀性的物质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氟化氢的安全管理措施必须严格执行。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通过三个实例,展示太阳能行业在水和废水处理方面的最新创新。这些例子不仅涵盖了正在进行的项目,还包括了来自研究和开发领域的最新进展。
例如,过去几年中,硅片和电池的生产逐渐向国外转移。在某些国家,废水处理的标准与德国有所不同,印度便是其中之一。在印度,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自然含有较高浓度的氟化物,这对水质管理构成了特殊挑战。特别是在拉贾斯坦邦,几乎所有地区的饮用水或地下水源中的氟化物浓度极高,最高可达18 ppm,而拉贾斯坦邦南部的水中氟化物浓度也可高达11 ppm。相比之下,德国的氟化物浓度通常仅为0.3 ppm。高浓度的氟化物对人体有害,可引发慢性氟中毒症状。因此,印度法律对废水处理中氟化物的限制做出了严格规定,要求处理后的废水中氟化物浓度不得超过2 mg/l,这一标准适用于所有排放到内陆地表水的公共污水处理设施。
在德国,氟化物的通常限制浓度为50 mg/l。如果需要将氟化物含量降低到2 mg/l以下,就必须采用进一步的处理技术。某环保技术公司开发并测试了一种相关的工艺(称为Sorp F工艺)。
通常情况下,含氟废水的处理是通过与石灰中和反应,将氟化物以氟化钙的形式沉淀下来,如下方程式所示: Ca(OH)2+2HF→CaF2+2H2OCa(OH)2+2HF→CaF2+2H2O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使用该技术,氟化物的最终浓度可控制在大约20 mg/l到30 mg/l之间。
Sorp F过程是一种连续运行的废水处理工艺,专门用于处理含氟的工业废水,此过程基于深床过滤/吸附原理。氟化物的去除是通过一个包含自动化过滤器的三级过滤单元完成的。过滤器内填充有各种专门的过滤材料,其中最终的过滤材料经过特殊处理,以优化氟化物的吸附效果。
当处理超过120个床体积后,进水中的氟化物浓度可被降低至一个持续较低的排放水平,且这一效果几乎不受进水浓度的影响。进水和排放水中的氟化物浓度均显示为标准化的值。最大去除率可达到75%以上。当吸附容量耗尽后,排放浓度会突然增加,但通过再生吸附器后,排放水质得到恢复。
如前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正逐渐转移到如南欧这样的国家,在这里强烈的日照条件下,生产的电池能够有效地被使用。由于这些地区往往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从节水到实现“零排放”的水回收策略,不仅是明智的,也具有成本效益。
从河水处理到循环再利用,采用完整的水管理流程,符合“零排放”标准。理解生产过程对于实现闭环至关重要。系统涉及硅片和电池的生产流程。在此框架下,废水被分类为以下几种:行政部门产生的卫生废水;来自硅片生产的有机污染冲洗水;电池生产中产生的无机污染浓缩物;以及其他无机污染冲洗水。
经过适当处理,轻度污染的冲洗水通过反渗透处理,其渗透液在进入高纯度生产水处理设施之前被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为了确保处理效率,浓缩物(间断排放或废液)被单独收集并进行配给。预处理后的无机废水随后被蒸发处理。所有有机污染的废水则经历一种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经过这种处理后的清洁废水通过膜技术准备好,随后可用于冷却塔系统。
此外,从生产基于晶体硅的太阳能电池的废水中回收能源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这些电池目前具有最高的效率水平,但由于硅材料的成本较高和制造过程较为复杂,其成本高于基于薄膜技术的太阳能电池。
在整个生产链中,首先在锯切单晶硅片的过程中产生废水。单晶硅片是通过从单晶硅晶体中锯切获得的。制造过程的目标是生产尽可能薄的硅片,以最小化材料损失。为了冷却锯片并确保有效切割,需要使用大量水,或者是聚乙二醇(PEG)和碳化硅的混合物。废水处理的目标是维持水的循环利用,并进行适当处理以便安全排放。废水中残留的PEG,根据其分子链长度,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生物降解。其生物降解性通常通过生物需氧量(BOD)的测定来定义,例如,在5天内的生物需氧量(BOD5)和30天内的生物需氧量(BOD30)。长链的PEG在5天内几乎不可生物降解,但在30天后几乎完全可降解。
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往往不适用于处理这种长时间保留的有机物质。因此,在小型专用污水处理设施中处理高浓度的PEG时,可能无法达到满意的降解效果。
在废水处理的第一阶段,从高度污染的有机废水中移除固体物质。此后,化学-物理沉淀和絮凝过程已证明是有效的。经过这些处理后的滤液仅包含溶解的有机成分。针对这些成分的生物处理采用了厌氧技术,通过高效反应器显著降低了有机高度污染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
在除生物需氧量(BOD)测定外,化学需氧量(COD)也是评估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通过使用这种技术,COD的去除率高达98%,并且随着处理容量的增加,还能生成可作为能源使用的沼气。
总结
太阳能电池产生的太阳能在未来将越来越重要。这种环保技术产生的废水污染水平各异,具体取决于生产过程。然而,随着水资源日益珍贵,必须消除有害成分并回收水资源。此操作将采用沉淀和吸附方法,结合涉及生物处理(厌氧和好氧)及膜技术的污水处理,以回收冲洗水。除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外,从生产过程中回收有价值的材料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有助于资源保护。而上述所浅谈的这些种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微信
“扫一扫”